盐角儿·亳社观梅

盐角儿·亳社观梅朗读

开时似雪。谢时似雪。花中奇绝。香非在蕊,香非在萼,骨中香彻。

占溪风,留溪月。堪羞损、山桃如血。直饶更、疏疏淡淡,终有一般情别。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盐角儿·亳社观梅创作背景

  这首词作于宋哲宗绍圣二年,作者从齐州知州贬为毫州通判之际,是一首咏物之作。

  作者通过对梅的色、香、形的描写,赞美的骨中香彻与别有情致。

  上阙写梅的颜色与透骨的清香。“开时似,谢时似中奇绝”三句集中笔墨,用重复叠句而略更数字的方法极写梅颜色的奇绝。突出了梅颜色的与众不同。“香非在蕊,香非在萼,骨中香彻”三句与前三句运用了相同的表现手法,写出了梅与众不同的另一个方面——香,告诉人们,梅的清香不是从蕊散发出来的,也不是从萼散发出来的,而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,突出描写了梅的香彻透骨的特点。与“开时似,谢时似中奇绝”联系起来看,上下两联似对非对,遣词灵动,看似无意,实则工于运笔。

  下阙写以桃作比衬,刻画梅神韵和品格。“占溪,留溪月,堪羞损、桃如血”,运用对比的手法,以衬托梅非凡的神韵。梅非但独占了小溪的轻明月,还将那鲜艳无比的红红的羞怯惭愧得减损了几分颜色,可见梅的气质和神韵的超凡脱俗。“直饶更、疏疏淡淡,终有一般情别”,写梅的另一大特点,纵然枝叶影稀疏,清香淡淡,最终还是别有一番媚俗之所不能与之媲美的超凡情致,枝疏有疏落横斜篱落之韵,香淡有清香淡雅之美,这便是梅高洁的品格

  在这首咏梅词中,词人写的是梅的非凡的神韵和高洁的品格,实际也是自己所向往人格的写照,词人在梅的高洁的品格中寄托了自己的志趣和情操。

晁补之

晁补之(公元1053年—公元1110年),字无咎,号归来子,汉族,济州巨野(今属山东巨野县)人,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。为“苏门四学士”(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、秦观、张耒)之一。曾任吏部员外郎、礼部郎中。 工书画,能诗词,善属文。与张耒并称“晁张”。其散文语言凝练、流畅,风格近柳宗元。诗学陶渊明。其词格调豪爽,语言清秀晓畅,近苏轼。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。著有《鸡肋集》、《晁氏琴趣外篇》等。 ...

晁补之朗读
(1)

猜你喜欢

人家具庆已燕喜,人家重庆更奇伟。

宜春台上贤治中,妙龄斫桂广寒宫。

(0)

莫听阿干歌,阿干心独苦。棘城西去白兰山,茫茫隔今古。

阿干为弟言,马伤君莫怒。弟言报阿干,连枝本同父。

(0)

大夫矫矫龙鹄姿,才华气节倾当时。惠文柱后豪右避,埋轮都下豺狼悲。

一朝南巡持绣斧,风凛霜冽和甘雨。明有法度幽鬼神,宁能希指滥网罟。

(0)

苦战勤王事,精魂泣鬼雄。坏城兵气黑,遗镞血花红。

故老谈亡国,明时录死忠。长吟一搔首,落日鸟呼风。

(0)

名葩无数,问弱骨丰肌,谁堪腰折。雪后园林,篱落一枝,才见孤高标格。

平生倾倒人馀几,恰乍对、琼仙接席。便殷勤、作礼何妨,况是广平铁石。

(0)

老秦举□媚□金,枉死如公恨最深。

地下红旗应北指,西湖埋骨不埋心。

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