乱云如兽出山前,细雨和风满渭川。
登咸阳县楼望雨。唐代。韦庄。 乱云如兽出山前,细雨和风满渭川。尽日空濛无所见,雁行斜去字联联。
乱云就像猛兽奔涌出山前,
细雨和风洒遍了渭河河川。
终日阴雨濛濛什么也不见,
几行归去的雁就好像字联。
⑴乱云如兽:空中的积云,下雨前变幻无穷,有的像奇异的怪兽。
⑵渭川:渭河,是黄河的支流,它发源于甘肃省,流入陕西省,经过咸阳城外后会径水,在陕西、河南交界处入黄河。
⑶尽日:整日,整天。空濛:迷檬,迷茫,这里指雨丝不断,远眺景物迷茫。
⑷雁行:指雁群。行,列,排。字联联:指雁群一会变“人”字形飞行,一会变“一”字飞行。
参考资料:
1、吉林大学中文系.唐诗鉴赏大典(十二):吉林大学出版社,2009:182-184
2、尚作恩 等.晚唐诗译释:黑龙江人民出版社,1987:274-276
这是一首描写雨天景象的小诗。这首诗诗设喻新巧、描写别致,一联想丰富。全诗四句,全是眼望所见的景物,因此,“眼望”便是全诗的线索。空前的云涌是指眼望见,雨洒渭川是远望所见;天边归雁是极目远眺所见。这些使诗人有所思,有所感,诗人触景生情,借周围的景物扦发自己久居他乡的愁苦,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现实衰微的慨叹。
晚唐社会,由于统治阶级的腐朽,军阀的连年混战,国势衰微,日趋末落,经济崩溃,民生涂炭。笼革朝野上下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气氛。再加上诗人一生颇不得志,为了求官,辗转他乡,一直到六十岁才中进士。他在流离奔走中,亲眼看到社会的凋弊,了解了人民的苦难。这些自然在他的心目中留下无限的悲楚的记忆,思绪中凝聚着不可排遣的忧虑。这悲楚,这忧虑自然会遣于笔端,写进诗中。这首诗,虽句句写诗,然而从诗人对景象的描写中处处能见到诗人所思,诗人所虑。
诗的第一句“乱云如兽出山前”,写的是雨前。诗人用一“乱”字,用“如兽”的比喻来描绘乌云的变化和狂奔的速度,形象而通真。第二句是写雨。雨虽不大,是“细雨”,然而是“和风”而来,因此弥漫了整个渭水两岸。诗人用一个“满”字具体写出了渭水两岸细雨迷蒙的景象。紧接着,第三句用了“尽日”二字写下雨时问之长,用“空漂无所见”写雨景迷茫,写诗人内心的空荡。这个“无所见”,是指没有一样具有生气的景物,没有一样令人欢心的事。一切全是灰濛濛的,灰濛濛的天,灰濛濛的地。此时此景,诗人自己的心境便可想而知了。而最后“雁行斜去字联联”一句则更能反衬出诗人感情的凄苦,烘托出周围气氛的凄凉。在单调的灰濛濛的天空,来了一行归雁,又传来声声的雁鸣,这是一幅凄凉的景象。这样,这首小诗就不只是一首写景诗了,诗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。由此可见,诗人借景抒情,设喻描绘的技巧是高明的。
韦庄。 韦庄(约836年─910年),字端己,杜陵(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)人,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,唐朝花间派词人,词风清丽,有《浣花词》流传。曾任前蜀宰相,谥文靖。
乙卯仲夏偕吟友三人①游黄山登飞来石以观西海群峰有感赋此。。常国武。 此石来何方,卓尔成丘壑。嘉名锡飞来,应从天上落。问君底事来人间,不住仙山住黟山。若非众女嫉蛾眉,定是天公昧选贤。不然骏奔无空阔,未肯俯首就车辕。天府倘如此,尘寰可知己。黄钟毁弃瓦釜鸣,蝉翼为重千钧轻。舐痔谗人竞结驷,正色直士长徒行。石兮石兮,君莫太息。雄鸡一声,云开晓色。朝收西海群峰茫茫之元气,暮送六龙金车冉冉去西极。东向坐兮南面王,宫扇开兮锦屏张。时兴云而为雨,亦凝露以成霜。或徙倚乎石柱,或偃卧于石床;或矫首以舒啸,或白眼而举觞。吁嗟乎,闻道苍天有罅待君补,云何熟视若无睹。况复天阙尔故宇,新欢旧怨那足数。此间乐,不思蜀。劫后身,泯荣辱。百岁光阴等浮沤,江水无情自东流,尔独何故兮而预他人谋。
次韵戴成叔。宋代。陈著。 朝家相真贤,表表梧桐树。群贤如凤皇,飞翔得依附。风来惊四邻,汗走僵训注。云胡太山巅,苍苍岂其数。
南窗遗教为刘道亨编修赋。明代。程敏政。 南窗人去几朝昏,遗墨能看一卷存。素楮装潢皆手泽,缥囊舒卷半啼痕。后生继述心良苦,先达流传道可尊。风散芸香沾剩馥,春回兰玉长芳根。泉蒙养处占羲象,庭训闻诗企鲁论。策似董生还及第,经传刘向本专门。玉堂绳武推严侍,紫诰貤封荷霈恩。弃简三年嗤伯鲁,书绅终日慕颛孙。菑畬转觉名家盛,慈教堪令薄俗敦。祀典何当分里社,书声犹记出沙村。拟
水调歌头 吴江别潘次耕。清代。沈岸登。 一树冷枫叶,六幅软帆船。五湖秋色无恙,空翠竟长天。竹坞篱边稚子,桂巷堂前老母,迟尔已经年。落日尚明灭,归燕也翩跹。閒居好,应写赋,砑吴笺。纷纷笳鼓,南北稳卧枕流泉。莼菜山厨几握,鲈鲙霜刀如缕,入馔定能鲜。似我无归计,分手但茫然。
丁丑夏月和韩邑侯喜雨二绝句 其二。明代。毕自严。 夕曛洒润抵朝阳,悔祸天心忽降康。试向翳桑阴里听,声声布谷唤人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