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(1)
作者:王安石
作品原文
三司副使不书前人名姓。嘉祐五年,尚书户部员外郎吕君冲之(2),始稽之众史(3),而自李纮已上(4),至查道(5),得其名;自杨偕已上(6),得其官;自郭劝已下(7),又得其在事之岁时。于是,书石而镵之东壁(8)。
夫合天下之众者财(9),理天下之财者法,守天下之法者吏也。吏不良,则有法而莫守;法不善,则有财而莫理。有财而莫理,则阡陌闾巷之贱人(10),皆能私取予之势(11),擅万物之利(12),以与人主争黔首(13),而放其无穷之欲,非必贵强桀大而后能(14)。如是而天子犹为不失其民者,盖特号而已耳(15)。虽欲食蔬衣敝(16),憔悴其身,愁思其心,以幸天下之给足(17),而安吾政,吾知其犹不行也。然则善吾法,而择吏以守之,以理天下之财,虽上古尧、舜,犹不能毋以此为先急(18),而况于后世之纷纷乎(19)?
三司副使,方今之大吏,朝廷所以尊宠之甚备(20)。盖今理财之法,有不善者,其势皆得以议于上而改为之(21)。非特当守成法(22),吝出入(23),以从有司之事而已(24)。其职事如此。则其人之贤不肖,利害施于天下如何也!观其人,以其在事之岁时,以求其政事之见于今者,而考其所以佐上理财之方(25),则其人之贤不肖,与世之治否,吾可以坐而得矣(26)。此盖吕君之志也(27)。
作品注释
(1)度支副使:即三司度支副使。北宋(至元丰前)沿袭五代制度,置三司使,总管国家财政开支。凡户口、赋税、田产、钱谷、食货等政令,皆归于三司。三司指盐铁、户部、度支三部。三司使一人统领三司;副使三人分管三司,称三司副使。度支副使,即分管度支的副使。副使之设,始自宋真宗咸平六年(1003)。朝廷选拨执政侍从大臣,有时直接从度支副使擢升而来(详见《续通志》卷一百三十)。
(2)吕君:吕景初,字冲之。开封酸枣(今河南延津)人。以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,判都水监,嘉佑四年至六年间(1059-1061)改度支副使。《宋史》卷三百二有传。
(3)稽:考察。之:代词,这里指历任三司副使的姓名。众史:指宋代开国以来有关三司的资料文献。
(4)李纮:字仲纲,宋州楚邱(今河南滑县东)人。历梓州、陕西、河北路转运使,迁侍御史知杂事,仁宗明道二年(1033)为三司度支副使。《宋史》卷二八七《李昌龄传》有附传。
(5)查道:字湛然,歙州休宁(今属安徽)人。咸平四年(1001),举贤良方正之士,授右正言,直史馆,不久出为西京转运使。六年(1003),三司使分置副使,被召入授工部员外郎,充任度支副使。查道是任度支副使的第一人。《宋史》卷二九六有传。
(6)杨偕:字次公,坊州中部(今陕西黄陵东南)人。以尚书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,判吏部流内铨。景祐三年(1036)初,在度支副使任。《宋史》卷三百有传。
(7)郭劝:字仲褒,宋郓州须城(今东平县)人。据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一一五载,景祐元年(1034)冬十月,以兵部员外郎兼起居舍人之职出使西夏。回朝后兼侍御史知杂事,权判流内铨;景祐三年(1036),在度支副使任。《宋史》卷二九七有传。
(8)镵:刻。
(9)合天下之众者财:统合天下的百姓,关键在于理财。
(10)阡陌:田间小路。东西叫阡,南北叫陌。此处指乡间。闾巷:街巷。这里指城镇。闾:古代巷口的门。贱人:身份低下的人。指乡村兼并土地的地主和城镇操纵市场的投机商人。
(11)私:占有,垄断。取予之势:操纵财货的权利。取:买进或收进。予:卖出或散出。
(12)擅:独占,专有。万物:指天下一切货物、土地等。
(13)人主:指皇帝。黔首:战国及秦代对人民的称谓,后以此指百姓。《礼·祭义》:“命名鬼神,以为黔首则。”郑玄注:“黔首。谓万民也。黔,谓黑也。凡人以黑巾覆头,故谓之黔首。”
(14)贵强桀大:位尊势大者,贵族、豪强之类。与上文“贱人”相对而言。
(15)特:只,仅仅。号:称号。指帝王之号。
(16)衣敝:穿破衣服。衣:穿衣。
(17)幸:希望。给:供应,供给。
(18)先急:当务之急。
(19)纷纷:纷乱,扰攘。指时局混乱。
(20)尊宠:尊奉优待。甚备:十分周到。
(21)“有不善者”二句:意谓法令若有不完善处,他们有权向皇上建议而加以改革。势:地位,权力。上:皇帝。
(22)守成法:谨守现成法令,不知应变。
(23)吝:吝惜,引申为紧缩。出入:开支。
(24)从有司之事:按照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办事。
(25)考:考查。方:方法。
(26)坐而得矣:坐观厅壁题名,就可以知道。形容了解十分容易。
(27)盖:大概。
作品译文
三司副使这官职,向来不记录以前各任职人姓名的。宋仁宗嘉祐五年,尚书户部员外郎吕冲之,开始查找那些三司副使相关的所有史料,从李缭以前到查道,知道了他们的名字;从杨偕以前,知道了他们的官阶;从郭劝以后,还知道了他们在任的时间,于是记录名称并刻在东边的墙壁上。
能够聚集天下众生的是财物,治理天下的财物的是法律,捍卫天下的法律的是官吏。官吏不良,便有法却不能守;法律不完善,便有财物却无法打理。有财物却不能打理,那么田间街巷中的卑贱小人,都可以侵占掠取和给予的权力,占有万物的利益,并以次来与皇帝争夺百姓,而放纵他们无穷的贪欲,不一定非得是高贵强大杰出的人才能够称雄的。这样的话那么天子还能够不失去他的子民,大概就完全是一个徒有其表的名号而已。天子就算想要有蔬菜吃有破衣服穿,劳累的身体憔悴,操心得愁思满腹,来使天下苍生有幸有足够的供给,而使我们政治安定,我知道那也是不行的。但是如果完善我们的法律,选择官吏来捍卫法律的实施,这样来治理天下的财物,就是上古的尧、舜也不能不以此作为首要,更何况纷纷扰扰的后世呢?
三司副使,是当今的大官吏,受到朝廷特别尊宠的官吏。一般当今治理财物的法律,有不合适的,以他们的权力都可以在皇帝面前进行讨论并改变它。他们不是非得遵守既定的法律,严守条款的分寸,来完成上级交代的事情而已啊。他们的职责和事务如此重要,那么这种人的贤能或不肖,便决定了天下的有利或损害会怎么样的啊!看看某人,凭他在任的时段,在今天来了解他的政绩,考察他用来辅佐皇上治理财物的方略,那么这人的贤能或不肖,和世事是否得到了治理,我们就可以坐在这看到了。这就是吕先生记录这些的目的。
作品简析
文章阐述了管理财政的重要性,强调兼并活动对国家经济的严重危害,主张完善法制,选拔人才来理财,并说明三司副使职务的重要性。详略适宜,立论明确,论证严密。
作者简介
王安石(1021-1086)北宋杰出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。抚州临川
(今江西抚州西)人。字介甫,晚号半山,小字獾郎,封荆国公,世称王荆公、临川先生。唐宋八大家之一,被列宁誉为“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”。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。公元1042年(庆历二年)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,先后任淮南判官、鄞县知县、舒州通判、常州知州、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。公元1067年(治平四年)神宗初即位,诏安石知江宁府,旋召为翰林学士。公元1069年(熙宁二年)提为参知政事,从次年起,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推行新法。公元1076年(熙宁九年)罢相后,隐居,病死于江宁(今江苏南京)钟山,谥“文”。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诗方面,词作不多,但其词能够“一洗五代旧习”,境界醒豁。今传《临川先生文集》、《王文公文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