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品原文
游园不值⑴
应怜屐齿印苍苔⑵,小扣柴扉久不开⑶。
春色满园关不住,一枝红杏出墙来。
词句注释
⑴游园不值:想游园没能进门儿。值,遇到;不值,没得到机会。
⑵应怜:概是感到心疼吧。应,表示猜测;怜,怜惜。屐(jī)齿:屐是木鞋,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,叫屐齿。
⑶小扣:轻轻地敲门。柴扉(fēi):用木柴、树枝编成的门。
白话译文
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,轻轻地敲柴门,久久没有人来开。
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,你看,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。
作品简介
《游园不值》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,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。此诗先写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,感情上是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;后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,进而领略到园中的盎然春意,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,写得十分曲折而有层次。尤其第三、四两句,既渲染了浓郁的春色,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。全诗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,体现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点,情景交融,脍炙人口。
作品鉴赏
此诗所写的大致是江南二月,正值云淡风轻、阳光明媚的时节。诗人乘兴来到一座小小花园的门前,想看看园里的花木。他轻轻敲了几下柴门,没有反响;又敲了几下,还是没人应声。诗人猜想,大概是怕园里的满地青苔被人践踏,所以闭门谢客的。诗人在花园外面寻思着,徘徊着,很是扫兴。他在无可奈何、正准备离去时,抬头之间,忽见墙上一枝盛开的红杏花探出头来。“春色满园关不住,一枝红杏出墙来。“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,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,感受到满天绚丽的春光,总算是不虚此行了。
从诗意看,门前长有青苔,足见这座花园的幽僻,而主人又不在家,敲门很久,无人答应,更是冷清,可是红杏出墙,仍然把满园春色透露了出来。从冷寂中写出繁华,这就使人感到一种意外的喜悦。
这首诗在写作上有很多好处。其一是写春景而抓住了特点,突出了重点”。陆游《马上作》云:“平明小陌雨初收,淡日穿云翠霭浮。杨柳不遮春色断,一枝红杏出墙头。”用“杨柳”的金黄、嫩绿来衬托“红杏”的艳丽,可谓善于突出重点。叶绍翁这首诗应是从陆游诗中脱胎而来,用一“出”字把红杏拟人化,更是抓住了春景特点,突出了重点。
其二是“以少总多”,含蓄蕴藉。比如“一枝红杏”就是“满园春色”具体而集中的表现,一枝红杏就代表了墙内百花。
其三是景中有情,诗中有人,而且是优美的情、高洁的人。门虽设而常关,“小扣柴扉”又“久不开”,其人懒于社交,无心利禄,已不言可知。门虽常关,而满园春色却溢于墙外,其人怡情自然,丰神俊朗,更动人遐思。
其四是不仅景中含情,而且景中寓理,能够引起许多联想,从而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精神的鼓舞。“春色满园关不住,一枝红杏出墙来。”春色在这么一“关”一“出”之间,冲破围墙,溢出园外,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、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。后人更赋予这两句诗以生活的哲理: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,脱颖而出,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。这两句诗也便获得了新的生命,流传不绝。
名家评论
明瞿佑:“陈简斋诗云:‘客子光阴诗卷里,杏花消息雨声中。’陆放翁诗云:‘小楼一夜听春雨,深巷明朝卖杏花。’皆佳句也。惜全篇不称。叶靖逸诗:‘春色满园关不住,一枝红杏出墙来。’戴石屏:‘一冬天气如春暖,昨日街头卖杏花。’句意亦佳,可以追及之。”(《归田诗话》卷中)
钱钟书:“这是古今传诵的诗,其实脱胎于陆游《剑南诗稿》卷十八《马上作》:‘平桥小陌雨初收,淡日穿云翠霭浮;杨柳不遮春色断,一枝红杏出墙头。’不过第三句写得比陆游的新警。《南宋群贤小集》第十册有另一位‘江湖派’诗人张良臣的《雪窗小集》,里面的《偶题》说:‘谁家池馆静萧萧,斜倚朱门不敢敲;一段好春藏不尽,粉墙斜露杏花梢。’第三句有闲字填衬,也不及叶绍翁的来得具体。这种景色,唐人也曾描写,例如温庭筠《杏花》:‘杳杳艳歌春日午,出墙何处隔朱门。’吴融《途见杏花》:‘一枝红杏出墙头,墙外行人正独愁。’又《杏花》:‘独照影时临水畔,最含情处出墙头。’但或则和其他的情景搀杂排列,或则没有安放在一篇中留下印象最深的地位,都不及宋人写得这样醒豁。”(《宋诗选注》第295-296页)
程千帆:“从冷寂中写出繁华,这就使人感到一种意外的喜悦。”(《古诗今选》第604页)今·吴熊和:“叶绍翁写园的一角,比陆游取景小而含意深。在‘出墙来’的前面加上了‘关不住’这个‘关’字,突出了春意的活跃,使与‘关’字相应的‘出’字更有精神。‘一枝红杏’与‘满园春色’相对,又显出春光的洋溢,两句中含义有几层,诗意蕴藉。后来就产生了‘关不住的春光’的说法,这两句诗也常用来形容生活中的这类境况了。”(《唐宋诗词探胜》第377页)
倪其心、许逸民:“作者将一段闲情写得如此富有情趣。作者游园是为了追寻春天的脚步,而主人闭园是因为爱惜青苔,这么一说便沟通了主客惜春之心,使访友不遇的惆怅顿时化为乌有。作者看到的是一枝红杏,而引导读者想到的是满园春色,读者与作者在这里又产生了共鸣。‘关不住’和‘出墙来’,互为因果,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。”(《宋人绝句选》第408页)
作者简介
叶绍翁(生卒年不详),字嗣宗,号靖逸,处州龙泉(今属浙江)人。其学出于叶适,与真德秀友善。诗属江湖诗派。有《四朝闻见录》《靖逸小集》。